※欲報名此系列講座活動,可至本頁面最下方填寫報名資料喔!

[box style=”3″]

風箏計畫-青少年藝術環島陪伴行動

  • 活動講者:青藝盟執行長─余浩偉

  • 活動時間:11月12日(三)19:30-21:30

  • 活動地點:Ho覓藝文實驗研究所二樓

現任『青藝盟劇團』盟主的余浩瑋今年32歲沒什麼亮眼學經歷,不過荒唐事跡卻不少,他國中放火燒教室、高中退學沒畢業、當兵酒醉打連長…而這樣的一個叛逆歹子卻在被老師帶進劇團工作之後找到夢想與生命方向。
這些日子裡他組劇團也組樂團,更多的時間裡他致力推動青少年藝術教育,帶著青少年創作舞台劇並且巡迴台灣演出。曾經被戲劇拉回正途的他深信青少年需要正向的引導與被肯定的機會,他從事藝術工作的14年時間裡嘗試在制式的教育體制之外,帶領青少年透過表演藝術追尋天賦、探索生命本質。
2014年他將帶著『風箏計畫』進行一趟環島旅程,要邀請各機構的夥伴與年輕人一起走進劇場來看舞台劇,除此之外他也將和跨領域藝術講師群一起走進全台各地的青少年機構,進行講座、課程、表演、營隊與創作演出,用藝術表演傳遞給同樣的風箏少年們正面的影響與力量。
[/box]
[box style=”2″]

誰說文史保存與城市發展不能共存?

  • 活動講者: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顧問─謝一麟

  • 活動時間:11月15日(六)14:00-15:00

  • 活動地點:Ho覓藝文實驗研究所二樓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致力於與官方的溝通協調,在文史保存與城市發展之間,創造政府與民間的雙贏局面。目前正積極關注「哈瑪星新濱老街廓開闢案」。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關注文史保存與城市發展之間的議題,致力於民間與官方的溝通協調。透過組織運作督促高雄文化、歷史等各個層面。「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的主張不同於過往文史工作室的文史研究活動,或是偶發性的老建築保護運動,而是根本性地認為,文史保存與城市發展互不相斥,且缺一不可,應以共棲、共生的方式彼此滋養加乘。
[/box]
[box style=”3″]

在廢墟中看見一道彩虹

「『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紀錄跟拍雜感

  • 活動講者:獨立影片工作者─羅秀芝

  • 活動時間:11月16日(日)14:00-15:00

  • 活動地點:Ho覓藝文實驗研究所二樓

在隆重的動土典禮與揭幕儀式之後,甚至,之前或之間,這些「閒置空間」就像過期的支票,不再具有兌現政見的功能。這些「廢墟」,宛如台灣政治「官場現形記」過度生動的戲­劇­場景,也彷彿台灣文明進化幻影重重的灰燼隱喻。
所謂的「蚊子館­」,根據行政院­工程會 2007年發佈的新聞稿統計,其興建經費保守估計超過四百七十四億元,相信實際的情況­­可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而且,在這個時間點之後,類似的案例也不斷增加中…..­.
文明的軌跡嘎嘎推進,行過之處,荒蕪與繁華並列。杳無人跡的人間幻境,隱現著褪色的榮­­光,迴盪著悠遠的回音。
[/box]
[box style=”2″]

胖卡,數位落差行動車

  • 活動講者: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專員─蔡旻綺(Mich)

  • 活動時間:11月22日(六)14:00-15:00

  • 活動地點:Ho覓藝文實驗研究所二樓

胖卡(Puncar)這個詞,結合了台語的「麵包」以及中文的「車」,也就是「麵包車」的意思!起源於當初跑偏鄉時候需要載運大量資訊器材的需求,他們選擇了麵包車作為交通工具,並且希望透過其穿梭在巷弄間賣麵包的溫暖意象,用親近在地親近民眾的法,去消弭偏鄉與都市在數位上的落差。
「走跳偏鄉關注的三件事情-設備是不是夠便宜,工具是不是夠友善,教室是不是離家更近」
他們在克難的環境下,利用假日時間走入偏鄉,一年復一年的,幫助兒童、長輩等偏鄉民眾學習使用電腦,不只是單純的教學,他們更注重的是,當這些民眾連滑鼠、連開機都不知道如何處理的時候,該如何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來克服民眾對於資訊產品的排斥,說服他們去學習,使生活開始與資訊工具建立連結。
[/box]
[box style=”3″]

淨化世界的微小力量

  • 活動講者:寶島淨鄉團團長─林藝

  • 活動時間:11月23日(日)14:00-15:00

  • 活動地點:Ho覓藝文實驗研究所二樓

世界上最美的不是美景本身,而是守護美景的心。寶島淨鄉團是來自師大生科的七個大學生創立,海洋已出現危機,我們以行動帶來積極改變,於全台數個海灘舉辦淨灘活動,號召青年參與,為地球爭取更美好的明天。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還沒親自到過海邊之前,我們從來不曾仔細端詳過海灘上的垃圾,直到自己發起了淨灘活動,才發現海邊的垃圾,無論是種類或是數量,都出人意料。每個人都看過海洋生物受到人類不經意丟棄的垃圾受困,甚至死亡的報導,但唯有真正彎下腰,讓這些事情進入生命,我們才有辦法開始注意垃圾帶來的傷害有多巨大。
寶島淨鄉團成立到現在,除了淨灘,深藏在台灣各地的生命力與關懷力一覽無遺,這也成為了我們旅行的真正意義。這塊土地上或許從未缺少這些關懷,只是以前我們從未去發掘,真正行動後,每件發生的事都是意外,但最美好的也是這些意外。
/上文取自 WO!世界需要一個驚嘆!
[/box]
[box style=”2″]

當山下的老師變成山上的學生

  • 活動講者:流浪相機策劃人─王妃靚(飛飛)

  • 活動時間:11月29日(六)14:00-15:00

  • 活動地點:Ho覓藝文實驗研究所二樓

飛飛,一位曾經嚮往公關行業的女孩,視推動城市進步、文化活動為理想,直至接觸到NGO組織、進一步踏入風災災區,協助紀錄當地人的心路歷程與重建過程時,她才發現底層的生活問題都沒有被解決,儘管廣告行業乍看光鮮亮麗,卻仍無法了解社會深層的問題是什麼。
擅長攝影的飛飛,首先發起了「流浪相機的活動」。她帶著募集到的二手相機,來到偏鄉,讓山上的孩子體驗攝影、認識攝影師這項職業。帶相機進入部落,不全然只是個公益活動,飛飛說:「相機這個媒介是孩子發聲很重要的工具。對於災區或是偏鄉地區的孩子來說,不管是網路、相機,還是紙筆,如果一直沉浸在同一個媒介裡,他們很可能就會忘記自己身上其他的可能性,我們就是透過其他的媒介,讓他們能夠藉此說出不同的話。」
非師範體系畢業的飛飛,沒修過所謂的教育學分,在與大社的孩子接觸後,也漸漸累積了自信。
/上文取自 小步生活
[/box]